树脂粘结操作理论

浏览量:9501   发布日期:2014-12-19

树脂粘结操作理论

仅仅涂粘结剂的操作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我们做对了吗?

对自己手中的材料有足够的了解吗?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举个例子,在涂布粘结剂时到底是轻涂还是重涂刷毛尖端1 /3 与牙本质表面接触时为轻涂当刷毛全部与牙本质表面接触时为重涂 那个更科学?

在临床操作中较难量化的是粘结剂涂布时施力的大小,  采用自然握小毛刷, 刷毛在牙本质表面的接触面积来表示加力的大小, 刷毛尖端1 /3与牙本质表面接触时为轻涂,当刷毛全部与牙本质表面接触时为重涂。在粘结剂涂布2 层时, 轻涂较重涂好。在加力摩擦涂布丙酮为溶剂的粘结剂的实验中发现: 产生的粘结强度较低, 认为是加力摩擦使丙酮挥发速度增加,流动速度减慢,    形成了 HEMA 果冻样结构,导致粘结剂不 能 渗 透 到 胶 原 纤 维 的 空 隙 中 去 。 在牙本质表面干燥时,加力摩擦涂布粘结剂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而牙本质湿润时轻轻磨擦涂布就能获得较高的微拉伸强度,推测与加力磨擦涂布产生热量,使粘结剂的熵 ( 用温度除热能所得到的熵 )增大有关。另外,影响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因素中,不能获得高强度的粘结界面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湿粘结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粘结技术,其基本理论就是在牙本质湿润情况下, 胶原纤维充分伸展, 粘结剂能够深入胶原纤维间的空隙,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混合层,   能够明显增加粘结强度。故临床推荐涂布粘结剂 2 层时,采用轻涂较好。

所以,我们是否细化了我们的操作,我们是否了解操作背后的意义

今,就讨论下粘结理论

什么是粘结?

两种同种或异种固体,由于介于两者表面的另一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的结合,这种现象称为粘结或粘合。

两种固体
第一种固体是牙齿
再一种固体是树脂、金属、瓷类(主要讨论树脂)

另一种物质

氧化锌水门丁 聚羧酸锌水门丁玻璃离子体水门丁 复合体 树脂水门丁 树脂粘结剂(主要讨论树脂粘结剂)

先看牙齿构成

牙釉质 牙本质。。。。。。(略)

主要复习下

一,龋坏下方牙本质

混浊层:细菌侵害 内含大量细菌 变色、脱钙、质软、胶原纤维破坏、临床应去净

透明层:不含细菌 胶原纤维框架无改变、可再矿化、尽量保留、但粘结强度低于健康牙本质

区别混浊层和透明层:龋齿指示剂



腐质去净了吗?





如何提高透明层粘结强度:理论上:1、提高酸蚀时间2、酸蚀后涂粘结剂前,加涂预处理剂。所以,临床上:活髓充填、修复的牙齿尽量保留透明层 需要治疗后修复的牙齿去净透明层。

二、预备过程中的牙体:由于热能和局部应力作用,致无机物破碎解体,有机物凝固形成玷污层。

三、根管内牙本质

根管内壁牙本质小官潮湿,有许多侧枝根管口,经治疗后,前牙本质可能被去除。根管内壁有各种药物和充填材料(丁香油牙胶 糊剂)。以上各种原因都会影响树脂糊剂的渗入和聚合,影响粘结强度。所以,在临床上:尽量去净长度内的根充材料,并用乙醇和水反复清洗根管壁,有利于丁香酚的去除。

四、釉牙本质界

生理意义:牙釉质与牙本质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要结合在一起才能长期的正常行使功能。当应力传到致性质不同而又简单结合的两层结构上时,常会在界面产生应力集中。这样釉质裂纹很容易穿过釉牙本质界传递到牙本质内部。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釉牙本质界可以看做是增强的纤维性粘结。

在树脂粘结中,树脂粘结剂与牙齿形成的混合层扮演了这个角色,虽然它还不够完美,但从仿生意义上来说:树脂粘结剂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

另一种固体树脂:充填树脂

粘结树脂

另一种物质粘结剂

粘结剂的发展


每一代的操作步骤不一样

  
 每代粘结强度如图

每一种材料都不是完美的 只有了解其本质 才能把材料最优化

我个人总结:每一代的不同点在于:处理玷污层方式不同,从而形成混合层性质也亦不同,最后纠结于粘结强度、术后敏感、材料分解。

好,我们分代讨论。

第四代:牙釉质酸蚀:37%磷酸 目的:1、牙釉质表面的唾液、菌斑、其他附着物被清除,增加表面能、提高与树脂材料间的浸润性。

2、创造粗糙多孔的表面:使树脂固化于其中,于牙釉质形成机械性锁合。

3、表面积增加

4、牙釉质内蛋白类有机质暴露,有可能被树脂包埋

5、酸蚀后的化学产物有利于下一步的化学性粘结

操作注意问题:打上酸蚀剂后 不要用任何器械接触牙釉质。会对粘结造成不良影响,酸蚀20s后,直接冲洗吹干就可以了,延长酸蚀时间无意义。

牙釉质粘结较成熟,个人建议无论用第几代粘结剂,都酸下牙釉质。

牙本质酸蚀:目的:去除玷污层 暴露牙本质表面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使预处理剂和树脂渗入其中形成混合层:1、与牙本质形成化学性结合:1984年有报道HEMA(一种预处理剂)和戊二醛水溶液作为活性中间层,可以在牙本质表面产生化学性结合。2、物理渗透:单体渗透到暴露牙本质表面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间,固化其中形成机械嵌合作用。

预处理剂目的: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有大量水分,引导疏水性单体进入胶原纤维网间。使胶原纤维网变得膨润,预防脱水使树脂单体易进入。

第四代粘结剂酸蚀特点:高浓度37%酸蚀牙釉质20s 低浓度15-20%酸蚀牙本质10s 。再涂预处理剂。再涂树脂粘结剂。

大家先了解下为全酸蚀做下铺垫

重点讨论第五代的全酸蚀湿粘结。32%磷酸同时酸蚀牙本质釉质,轻吹保持湿润状态。图8个人不太喜欢用高于30%磷酸处理牙本质,理由:1、全酸蚀操作敏感,把握不好时间易使牙本质过度脱矿,更大程度的增加了微渗漏。对于深龋牙齿更容易敏感。虽然有研究表示酸蚀剂对牙髓刺激有限,甚至漏髓都可以直接酸蚀。但是个人认为那是建立在无菌操作基础上的。在临床上我没有橡皮章;因为隔离术区是无菌操作的前提。所以对于深龋都垫底后用的是10%磷酸酸蚀10-15s。我以前用过20%的。理论支持: 10% 、32% 和 37% 3 种浓度的磷酸酸蚀 剂处理牙本质后, 形成的湿粘接界面超微结构之间 没有显著差别。以往的研究发现, 用 3 种不同浓度的酸蚀剂处理牙本质后, 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区别, 但随着酸蚀剂浓度的降低, 粘接强度有增高的趋势。

对于第5代粘结剂的选择

一种为酸蚀剂与预处理剂合并:它是 Watanabe 和 Nak-abayashi发明的一种自酸蚀的底胶, 其原理是将20% phenyl- P 溶解在 30% 的 HEMA中,则可以同时粘结牙本质和牙釉质。自酸蚀粘结理论的核心就是将酸蚀和底胶处理合为一步,省略了单独的酸蚀步骤。在对玷污层的处理上,它并不去除玷污层而只是将其改性。改性的玷污层,牙本质脱矿层和底涂剂共同形成混合层,从而达到粘结的目的。

另一种为预处理剂与粘结剂合并:用35% -37% 磷酸同时酸蚀牙釉质和牙本质 ( 全酸蚀湿粘结技术)( 15 - 20)秒后 , 使用混合物粘结。 这个系统靠树脂突,粘性侧枝以及混合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了机械锁结作用,显示了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较高的粘结力。这个我们常用。

那么选择哪种好呢?

显然自酸蚀底胶对牙釉质粘结强度有限。

所以,我们在买粘结剂时先看看其说明书,使用方法和化学成分。

在第五代中推荐使用——预处理剂与粘结剂合并系统:不同厂家 成分不同


关于粘结剂的毒性问题

第六代粘结剂:这一代粘结剂只用一种溶液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同时粘结,是真正的一步粘结系统,虽然这一代粘结剂产生的术后敏感机率比前几代的产品少,但对牙本质和牙釉质的粘结力却低于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 。

第 七代 粘 结 剂:将酸酸蚀剂、底漆和粘结剂合成在一个瓶内,不必再进行额外混合和 / 或放置步骤,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 同时减少了操作时间。而且第七代粘结剂可以形成特别薄且厚度均匀的膜, 对于前牙的美齿修复有独特的优点。而第七代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还有着高强度的粘结力, 可以达到 ( 20 - 30) Mpa 。

用mtad预处理牙本质可提高粘结强度

总结:

全酸蚀湿粘结操作:(第五代操作)

1、检查牙龈组织,尤其是近龈龋坏。用牙周探针探查牙龈,目的:其一、若牙龈出血,治疗牙龈炎后再充填。否则影响粘结。其二、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排龈线排龈。

2、去腐:利用指示剂,活髓尽量保留透明层,需治疗后修复的牙齿去净透明层。隔唾液,近龈的边缘排龈。深龋垫底(氢氧化钙、硅酸钙、复合体、玻璃子。哪种垫底较好我们择日讨论)

3、酸蚀:先37%磷酸酸蚀牙釉质、同时10%磷酸酸蚀牙本质10s,保留透明层可适当延长至15s,(因为牙本质用的弱酸,适当延长时间也放心)目的增加透明层粘结强度。

4、冲洗:因凝胶状的酸蚀剂粘性大,冲洗时间大于酸蚀时间,冲洗净酸蚀剂

5、预处理剂的选择慎用预处理剂,牙本质经磷酸酸蚀后,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管周牙本质完全脱矿,管间胶原纤维部分暴露。如果再用edta或mtad处理牙本质。可能会造成牙本质过度酸蚀脱矿,牙本质小管变形,管间胶原纤维完全失去矿物支持,塌陷.使粘结强度降低。

6、吸干轻吹 使牙本质保持轻度湿润

7、轻涂2层底漆,停一会,(留出底漆与牙本质反应时间)吹薄底漆(粘结剂过厚易产生微漏)

8、光照30s (未固化的单体有牙髓毒性)

9、充填树脂抛光(略)

自酸蚀粘结操作(第七代)

1、2同上

3、37%磷酸酸蚀牙釉质,mtad预处理牙本质

关于MTAD:主要成分包括四环素的同分异构体多西霉素、构椽酸、清洁剂(Tween一80)

具有去除站污层,以及对牙本质层的脱矿作用,并且不改变破坏牙本质基质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比较温和的处理剂。

可以增加自酸蚀粘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