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瓷粘结性仿生修复—试戴与粘结过程(一)

浏览量:2470   发布日期:2014-08-22

 

当它们在釉牙本质界组合在一起时,就拥有了能够实现最佳功能和力学传导的独特结构。对于粘结性全瓷修复体,也要求达到同样的效果,釉牙本质界的结构成为瓷-树脂-牙齿修复复合体的参考结构。通过一系列有步骤的严格操作,包括所涉及各种表面的特殊处理,如瓷表面的处理和牙体组织的矿化等,全瓷修复体的粘结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一、粘结复合树脂的选择

最终粘结的成功取决于所涉及界面的充分准备和处理。这些处理应当最大限度地提供界质和粘结复合树脂持久的粘结。粘结树脂的选择会存在一些误区:由于双固化粘结材料的流动性能和自聚合能力,它们被错误地认为优于单纯光固化粘结材料和更黏稠的复合树脂粘结材料。还没有科学研究能证明这些材料的临床性能存在差异。而事实上正确放置修复体并仔细清除多余的粘结树脂需要足够长的操作时间。因此,双重固化的粘结剂会显得自相矛盾:它们的流动性使清除多余的树脂材料变得十分困难。另外,由于胺的降解,使双重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的转化度和颜色存在不稳定性。

结合以上这些因素,目前建议把光固化修复性复合树脂(细颗粒型)作为瓷修复体的粘结剂,即使对瓷嵌体也是如此。关于聚合率,双重固化树脂材料相对于单纯光固化树脂材料没有优势可言。前牙瓷贴面与粘结嵌体和高嵌体相比,瓷贴面的粘结层会薄一些。

 

总结如下:

1. 前牙瓷贴面可以采用能实现大面积固化的常规固化修复性复合树脂的粘结模式。常规的光固化树脂应用起来有操作简便,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和颜色稳定的明显优势。

2. 多数临床情况下,医生可能忽视了双重固化树脂粘结剂的操作困难性和不确定的化学稳定性。双重固化树脂粘结剂的适应症依旧限于表面非常厚的瓷修复体(>2mm),或者瓷贴面表面深染了不透明色的情况。


二、试戴与准备步骤

瓷贴面在最终就位粘结前应当经过仔细的试戴过程。在去除暂时性修复体后,用软的硅橡胶杯形轮和细的抛光膏清洁牙齿的牙体预备面。当暂时修复体是通过点状酸蚀粘结固定时,必须用洁治器或砂盘(低速)来去除牙齿表面点酸蚀部位的粘结树脂。

 

建议采用如下的试戴程序:

1. 首先必须在原始的人造石代型上检查修复体(就位情况和边缘适合性)。

2. 让每一位修复体分别就位,用探针检查其密合情况。应当注意的是,不完全就位很少是由于瓷贴面本身的密合性问题,而主要是因多余的暂时性粘结剂在邻间隙区邻牙的表面堆积所致。

3. 所有的修复体放进相邻的一组牙齿中来检查相互间的邻接关系。

4. 一旦修复体全部就位后,用一面镜子向患者展示修复体,验证修复的美学特点,确认最终修复体实现了诊断性模拟修复体的设计效果。这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完全咬合,以防止修复体的折裂。

试戴通常会造成粘结面的化学污染,从而潜在地降低永久性的粘结强度。因此,要在试戴以后而不是试戴以前,系统地清洁瓷和釉质的表面。

 

对于所有的粘结技术,最后确定放置修复体时,一定要使用橡皮障,在达到最佳隔离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操作。如果放置橡皮障极其困难,至少应当使用隔离棉卷。贴面最后的就位必须在有橡皮障的条件下进行。牙齿之间放置了透明成形条和楔子后,就可以开始整个的粘结过程。牙间楔子预防邻牙受到酸蚀,保护邻牙,有利于瓷贴面的最终就位,并且最终防止多余的复合树脂粘结剂在邻间隙堆积。

 

三、瓷表面的处理

长石质瓷最有效的粘结需要形成微观上机械性的内锁合(氢氟酸酸蚀)与化学偶合(硅烷化)相结合的固位方式。这已得到普遍的认同有科学的依据。

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小心地握持拿取修复体。可以把软粘蜡放在扁头工具的顶端,例如用旧的大银汞充填器的顶端来握持拿取瓷修复体。

 

瓷修复体的清洁与酸蚀

瓷的内表面用10%的氢氟酸酸蚀90S并清洗。即使是进行了充分的清洗,仍有人证明这种瓷表面的清洁还是不足,常常被白色残留物和沉积物所污染。选择性的把修复体放入超声清洗液中(在95%的乙醇,丙酮或蒸馏水中)4-5min清除沉积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刷子和乙醇清除难以去除的沉积物。

 

由于有大量的玻璃基质包绕着晶体相,长石质瓷是一种理想的氢氟酸处理材料:溶解玻璃基质,最后在抗酸的晶体相间留下具有固位倒凹的孔洞。超声清洁的目的就是扩大和增强进入这些倒凹的路径。能量分光光谱分析表明,酸蚀表面盐、钾、钙和铝反应的晶体沉积物不易溶于水中。酸蚀后这些沉积物仍附着在修复体表面,不能用冲洗的方法,只能用超声清洗的方法去除它们。

医生在处理其他类型的瓷材料时一定要非常谨慎。必须意识到树脂-瓷粘结区抵抗拉应力折断的作用主要是由瓷的微细结构和其表面处理所决定。

 

 

本文所有内容和图片都摘自《前牙瓷粘结性仿生修复》,推荐读者阅读这本书。

著者:Pascal Magne,Urs Belser

主译:王新知

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