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牙医不断成长的有效方法:病例总结与回顾

浏览量:1959   发布日期:2015-07-2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每个牙医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

自从事口腔专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受到周围资历较深的医生的影响与指导,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和请教,去埋头阅读越来越多的专业书籍,并进行模仿与实践;或者去参加一些系统的培训,以期达到更快的提升。

但有时候总觉得前进乏力,技术的进步之路好像不是那么平坦。

甚至很多医生在前进的路途中会发现总有欠缺或步入了一个瓶颈时期,感觉那些书籍上完美的病例每一步骤自己似乎都知道如何操作,但到真正独立操作时却总是不尽人意,与优秀的病例相去甚远。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口腔医学是非常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如何将那些或深奥、或枯燥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做到有效结合,对我们每个临床医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临床病例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考验临床医生的真正实力。就如牙体制备,虽有常规的预备步骤及方法,但想做到“因牙而异”则需要仔细琢磨与推敲。就如任何两个有着同样诊断的患牙,治疗方案未必相同。即使是同样一个中切牙全冠牙体预备,也会因缺损范围、牙髓活力状态、牙体长轴、邻牙颜色,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牙体预备设计和方法。由此可见,我们学习的目的更多的在学会方法的同时总结各个病例之间的同于不同,以最终能灵活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定期与不定期的病例总结和回顾,对成长中的我们会大有裨益。

病例总结是指对病例完成后的整体回顾,长处和不足都值得我们反思:长处需进一步加强,而不足则需要我们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在整理的过程中,会让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很快让我们实现技术的提升。

 这是最近例会上一位医生将经我会诊的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做了一个病例总结,让我们看一下会有怎样的收获:

 
患者女性,45岁,原14,15缺失,外院医生对其进行固定桥义齿修复(基牙13,16)患牙戴完固定义齿后一月后,始终感觉不舒适。复诊时患者诉说:冷热敏感,假牙与牙龈间食物嵌塞严重,牙齿表面不光滑,假牙感觉过大过突,颜色太深。  
 
对待患者的不适诉求,我始终有这样一种感触:多数患者通常不会无中生有、吹毛求疵。无论是病理性、生理性还是心理性的,我们都要仔细检查分析,找不到原因,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去检查患者戴牙后的状况:

上图从桥体盖嵴部我们可以看到桥体与牙龈盖嵴部之间不密贴,存在较大间隙所以临床表现为食物嵌塞
 
从13牙位可以看到13基牙烤瓷冠唇舌侧都不密合,尤其是舌侧修复体边缘距肩台接近1mm的缝隙临床肯定容易导致冷热敏感。进一步检查可以看到13的颜色比12的颜色深,肩台唇侧边缘位于龈上,影响美观13的舌侧颈缘过突,患者异物感明显。同时舌侧调磨后没有进行高度抛光。
  
从咬合面上我们同样会发现调磨后没有抛光,所以导致表面不光滑而导致大量调磨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是印模及咬合关系变形,第二是牙冠没有完全就位,第三是加工中心的制作水平。临床上牙冠合面形态的调整相对比较困难 不管调整多少都要进行抛光,因为未抛光,所以导致了后期患者感觉粗糙。
   
        通过我们的仔细检查,发现患者的每一项不适,都找到了明确的原因,那么我们再修复时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而且也提示我们,在重新制作后,一定要在戴牙前就要在试戴模型上检查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下面是拆冠的过程:

通常我会在局麻下从唇侧用破冠车针或金刚砂车针将牙冠纵向磨穿至粘接剂层(谨慎打磨防止打磨基牙)
 
在磨开缝隙的两侧牙冠壁上用细金刚砂车针做成内凹形态,防止破冠器的滑脱。
 
最后用破冠挺或破冠钳轻松就可以把冠破开。
 
破冠后的基牙图片

   

牙体重新预备后

通过对此病例的回顾总结,我们很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调整。强化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蹈覆辙的事情将会大大减少。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我们不断总结的最终目的。

成功的病例,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有时,一些失败的病例,或者说有缺憾的病例却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想,定期的病例总结与回顾的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吧。